学校介绍
一、学校简介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巍巍学府,屹立西南”。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历经70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
二、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3个学院,28个本科专业,强调融合法学专业特色,走高端发展路线,在28个专业中:
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广播电视学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学、英语等18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会计学、审计学等1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支撑专业背后的学科实力雄厚,拥有法学、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工商管理等9个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
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共同入围A级学科,成为重庆市唯一入围A级的学科。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一起获得A评级,也是重庆市唯一进入A评级的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西政法学学科位列“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全国第四名。
三、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本科人才培养置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拥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9类39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鉴定机构。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实施四大人才培养计划。
1.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法学实验班”,开设全国首个人权法学(卓越法治人才)专门化班,举办涉外法律人才、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基层法律人才、监察法学、监察调查法律人才、公共法律服务人才、海外利益保护方向实验班以及法学以外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对人才的需要。
2.“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新文科+新工科”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法学学科的优势资源,提倡各专业与法学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法学+”人才。
2018年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立项,围绕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应用的主线,实现新的特色发展。
2020年我校“法学+英语”、“法学+工商管理”、“新闻学+法学”三个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面向全国招收学生140名,受到考生热捧。今年我校又新增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学+金融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3个校内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在完成双学位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3.涉外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在总结本科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一带一路”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申报并成功获批“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通过“法学+小语种”的复合型国际化培养模式,打造“一带一路”涉外拔尖法治人才培养。学生在完成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达到两校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两校双学士学位。
4.务实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教育教学各环节改革创新,着力探索“金课”建设和“教-赛-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两大办学特色。在务实教育方面,构筑了“课内实践教学平台”“课外务实指导平台”“社会实践实习训练平台”“第二课堂训赛强化平台”和“创新创业项目”五大务实教育平台。现有海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近900个,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个,强化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产教学一体化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协同渝北区政府共同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法治科技园,建成产学研综合园区,推进校地合作,双赢发展。
在教学方式方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实体法和程序法双师同堂和多师同堂、校内教师和实务教师双师同堂等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名片。
四、校友风采
西南政法大学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许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有8位西政校友担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7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有50余位。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西政学子执掌教鞭,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都是西政毕业生。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在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西政因校友和教师入选人数众多,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10强。
我校是一所有售后服务的学校,一日西政人、终身西政魂,来到西政感受最深的名片就是西政人浓浓的标志与情怀。西政校友是最给力的群体,从新生被录取开始各地校友便主动联系进行迎新-成长关怀、贫困资助、就业指导和生涯帮助。我校在全国24个省份建立异地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已连续九年联合组织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师兄师姐与在校生、校友职业发展与母校情感的紧密联系。
五、办学设施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渝北校区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的核心位置,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是我校的主校区,本科及研究生皆在该校区学习。我校司法鉴定中心为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近38000平方米,是国内最重要的法学文献信息基地之一,也是西部重要的高校社科文献图书馆,馆藏文献近420万册,CNKI、Westlaw等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
有三个学生食堂,高端舒适的就餐环境,丰富齐全的南北口味菜品、茶点,充分满足每个人的胃口。
学院的学生宿舍条件比较好,都是4人间,有阳台、卫生间,安装有空调、热水器,书桌,网线等设施也都齐备,学习、生活所需设施一应俱全,一年的住宿费为1200元。
六、联系方式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zs.swupl.edu.cn
联系电话:023-67258088,023-67258830
邮 箱:xzbkzb@swupl.edu.cn
微信公众号: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
贵州省咨询QQ群:593400304
招生章程
批次 |
专业 |
科 类 |
小 计 |
|
文 科 |
理 科 |
|||
提前批 |
公安学类 |
2(男) |
2(男) |
4 |
本科一批 |
刑事科学技术 |
|
2 |
2 |
法学 |
25 |
16 |
41 |
|
经济学类 |
2 |
5 |
7 |
|
工商管理类 |
3 |
5 |
8 |
|
新闻传播学类 |
3 |
|
3 |
|
思想政治教育 |
2 |
|
2 |
|
行政管理 |
|
2 |
2 |
|
公共事业管理 |
|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3 |
|
3 |
|
合计 |
|
40 |
32 |
72 |
西南政法大学2021年贵州省招生计划
注:最终计划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公布为准。
招生视频
历年分数
西南政法大学在贵州省近两年录取情况
年份 |
专业 |
科类 |
录取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2020 |
侦查学(男) |
理 |
1 |
500 |
500 |
侦查学(女) |
理 |
1 |
583 |
583 |
|
侦查学(男) |
文 |
1 |
601 |
601 |
|
经济犯罪侦查(男) |
文 |
2 |
605 |
601 |
|
法学 |
理 |
14 |
637 |
607 |
|
行政管理 |
理 |
2 |
604 |
600 |
|
经济学类 |
理 |
6 |
606 |
597 |
|
刑事科学技术 |
理 |
3 |
607 |
595 |
|
公共事业管理 |
理 |
2 |
598 |
595 |
|
工商管理类 |
理 |
6 |
607 |
591 |
|
新闻学+法学 |
文 |
2 |
629 |
625 |
|
法学 |
文 |
29 |
644 |
622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文 |
2 |
622 |
622 |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 |
3 |
622 |
621 |
|
2019 |
侦查学 |
理 |
3 |
572 |
561 |
经济犯罪侦查 |
理 |
2 |
559 |
548 |
|
经济犯罪侦查 |
文 |
2 |
594 |
583 |
|
侦查学 |
文 |
3 |
583 |
580 |
|
法学 |
理 |
13 |
615 |
591 |
|
经济学类 |
理 |
5 |
593 |
581 |
|
刑事科学技术 |
理 |
3 |
588 |
569 |
|
行政管理 |
理 |
2 |
588 |
583 |
|
公共事业管理 |
理 |
2 |
588 |
570 |
|
工商管理类 |
理 |
4 |
583 |
560 |
|
法学 |
文 |
27 |
636 |
620 |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 |
4 |
619 |
617 |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 |
2 |
618 |
617 |